艳照门

艳照门

| |
艳照门 研究院概况 艳照门 研发创新 科研团队 科研成果 党的建设 艳照门 拟转让成果 招贤纳仕
艳照门
行业动态
您的位置: 艳照门 - 艳照门 - 行业动态
复旦专家发现睡眠障碍成因
发表时间:〖2017/3/3〗    浏览次数:〖

      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志力课题组揭示出:大脑内蛋白质“多巴胺D2受体”是调控觉醒行为的重要受体,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医学界有关睡眠、觉醒调节理论系统,为临床治疗人群中普遍存在的换床入睡难的“第一晚效应”顽症提供了新思路。这一科研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《神经科学杂志》上。 
  医学上把一些人换床后无法入睡的现象称为“第一晚效应”。全球1/3的人存在睡眠问题,其中不少人因经常出差而换床睡会导致入睡前情绪改变、精神亢奋或紧张而难以入眠,深陷“第一晚效应”的痛苦之中,严重影响到次日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。
  复旦大学研究人员曲卫敏等运用高度自动化睡眠觉醒解析系统,记录已经基因剔除“多巴胺D2受体”小鼠的睡眠过程,并结合药理学等手段,从基因到行为解析了多巴胺D2受体在睡眠觉醒调控中的作用。结果发现,与正常小鼠(野生型小鼠)相比,剔除了多巴胺D2受体的小鼠,活动期维持觉醒困难,睡眠量增加。
  为模拟人在新环境出现的“第一晚效应”,研究人员更换动物居住环境,考察小鼠在新环境中的睡眠行为。结果显示,多巴胺D2受体正常的小鼠面对新环境刺激,极为不习惯、入睡困难,而剔除了多巴胺D2受体的小鼠则“高枕无忧”,迅速入睡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来源:中国医药报

研究院简介 |  董事长寄语 |  研究方向/领域 |  平台建设 |  资质荣誉 |  组织架构 |  视频播放 |  创新药物研发 |  中药二次开发 |  大健康产品 |  联系我们
工信部ICP备案:
CopyRight © 2017-2022艳照门-明星艳照门 All Right Reserved 
地址:西安市科技二路69号 总 机:029-88318306